近年来,金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聚焦粮食安全党政同责,探索构建储备粮“6+1”标准化管理模式,建立储备粮入库中标单位驻点监管机制,以“三个延伸”牢牢守住粮食源头,全面实现储备粮全过程闭环管理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期间15000吨地方储备粮增储任务,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一是高位部署,协同推进任务落地。省上下达增储任务,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增储任务作为践行“国之大者”的核心抓手,多次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市、县、区级地方储备粮增储工作,切实提高政治站位,充分认识政策性储备粮食收储工作的重要性。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,分年度向市、县、区分解下达“十四五”期间各5000吨储备粮增储任务,压紧压实属地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。市、县(区)财政及时足额将450万元储备粮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,足额核算补齐236.25万元粮食风险基金,确保储备粮增储工作顺利进行。县区、各承储企业从保障粮食安全的高度,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,加强组织领导,精心谋划,周密安排,定期研判,落实落细储备粮增储各环节工作职责,切实扛起储备粮轮换工作责任,守牢管好保障粮食安全的“压舱石”。
二是抢抓机遇,准确把握增储时机。各承储企业切实发挥主观能动性,密切关注全国粮油市场价格走势,对粮食市场行情进行广泛调查,准确把握全国购销市场和储备粮增储工作进度。抢抓小麦入库有利时机,采取“早挂牌、早竞拍”策略,合理把握时机、节奏和进度,以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的交易原则,严格按照竞价销售交易流程,将增储入库的市、县(区)级储备粮在粮油批发市场交易平台进行竞价交易,及早着手落实入库粮源,确保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增储任务。
三是创新监管,筑牢粮食品质防线。严把储备粮入库质量关口,严格落实储备粮入库中标单位驻点监管机制,派遣业务精、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前往供货方收购场地,实地跟踪收购进度,严格核查粮食标准,驻点监督装车发货,以“三个延伸”(延伸粮源调查、延伸粮源管控、延伸源头质检)确保入库粮水分、杂质、不完善粒、容重以及卫生等每一项指标全部符合储备粮质量要求,实现从粮食源头到入库全程质量管控的全闭环,坚决杜绝“以陈顶新”“以次充好”“转圈粮”。严格入库标准化操作管理,详细制定入库工作方案,明确现场管理第一责任人,加强作业现场监管,指导监督规范操作,及时登记核实入库数量。明确司磅、设备操作、粮车监管、现场安全等8个关键岗位的职责清单,实行“定人、定岗、定责”管理,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、责任清晰可追溯,确保入库粮食数量准确,账实相符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,探索实施红、橙、黄、绿、蓝“五色”安全管理法,坚决杜绝各类违法违规现象和安全事故的发生。严格储备粮日常管理,探索运用内环流控温、覆膜压盖、数字粮仓生态环境监测等绿色储粮技术,有效控制粮仓温度、减少水分损失、消除储粮害虫,推动镍都粮仓从“有粮”向“优粮”转变。